 |
 |
 |
|
 |
 |
102學年度四技二專統一入學測驗考試類別及考科一覽表
|
|
適用對象:102學年度之四技二專考生
說明:下表為102學年度四技二專統一入學測驗考試群類別及專業科目考科規劃,適用對象為參加102學年度四技二專統一入學測驗之考生,亦即主要對象為明年(99學年度)入學高職新生或綜合高中新生。與目前即將升高三、升高二及今年剛入學之98學年度高職新生或綜合高中新生通通無關。
目前即將升高三、升高二及今年剛入學之高職或綜合高中新生,於應屆畢業當年度欲升學四技二專時所參加之99、100、101學年度之四技二專統一入學測驗專業科目考科,均仍與現行之四技二專統一入學測驗考科相同,不適用下表。
102學年度四技二專統一入學測驗考試類別及考試科目一覽表
|
規劃群別 |
專業科目考科 |
外語群英語類 |
1. 商業概論、計算機概論
2. 英文閱讀與寫作 |
外語群日語類 |
1. 商業概論、計算機概論
2. 日文閱讀與翻譯 |
共同科目 |
國文 |
適用以上各群類,並加考寫作測驗 |
英文 |
適用以上各群類 |
數學(A) |
適用群類:家政群幼保類、家政群生活應用類、衛生與護理類 |
數學(B) |
適用群類:設計群、商業與管理群、食品群、農業群、外語群英語類、外語群日語類、餐旅群、海事群、水產群 |
數學(C) |
適用群類:機械群、動力機械群、電機與電子群電機類、電機與電子群資電類、化工群、土木與建築群、工程與管理類 |
數學(S) |
適用群類:藝術群影視類 |
|
(依據教育部98年7月29日台技(二)字第0980127819號函核定)
★下載檔案 102學年度四技二專統一入學測驗考試群類別及考試科目一覽表 
鑑於技職教育的重要及社會各界對技職教育的期待,如何在既有基礎上,再造技職教育,培育優質專業人才,是本部未來施政的重要工作之一。
|
修正發布教育部補助推動產學攜手合作實施計畫要點
|
本部為鼓勵各校辦理產學攜手合作計畫,建置以兼顧學生就學就業為基礎之教育模式,發揚技職教育「做中學、學中做」務實致用之特色,訂有「教育部補助推動產學攜手合作實施計畫要點」。為因應實務作業產生之各項疑義予以明確規範,本部於98年7月27日以臺技(一)字第0980119116C號令修正發布,其修正重點分述如下:
|
一、明定辦理原則及運作方式。 |
|
(一) 明確釐清產學攜手合作之辦理原則。
(二) 將運作方式區分為「三合一模式」、「四合一模式」。
(三) 明確說明產學攜手合作計畫開班時間可於高職之一年級、二年級及三年級或五專之一年級至五年級任一年級。
(四) 申辦模式增加行政院勞工委員會所屬之職業訓練中心,統整推動產學訓攜手合作模式。
|
二、為配合產業需求及國家重點發展,引導培育人才方向,修正申辦領域,包括特殊類科或嚴重缺工產業及增加符應國家政策發展之「六大新興產業」兩類;另為保留彈性,新增得由本部依產業實際需求增列辦理類科。
|
三、將申請及審核作業程序更改為審查作業,申辦計畫及審查標準內容於作業手冊中另行說明,增訂複審實施方式說明。
|
四、增訂不重複補助原則。
|
|
本要點電子檔得於本部網站(http://www.edu.tw/法令規章/本部行政規則)下載參考。
(承辦單位: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電話:23569764#14;技職司一科,電話:77366120) |
|
 |
 |
|
|
|
|
 |
 |
翻譯的教與學
|
張中倩/亞利桑那州立大學語言所博士生
|
 |
近年來,初階、進階的翻譯課程在各大學紛紛設立,主要是為了因應大學生在畢業後的職場工作需求。然而,翻譯課程受到重視的原因不僅於此。在臺灣的升學考試制度下,大學入學的英文考試,翻譯也占了特定比例。筆者認為,翻譯日益受到重視,主要是因為這門學科和英文寫作能力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有些老師認為應該在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到達一定水準後,才開始教他們翻譯,但也有另一群老師認為翻譯教學和英文寫作可以「相輔相成」。根據多年的翻譯教學經驗,我的看法傾向後者的理論。
翻譯目的在於表達出他人的想法,在初學者的學習重點上,應該偏重直譯訓練,在學習直譯的同時,學生必須清楚知道中、英兩種語言在句法、結構上的不同,這樣才能跳出中文的限制,不會寫出「中文式英文」。
此文的重點是和高中職老師分享如何進行翻譯教學。一般而言,高中職的老師面對類似的挑戰,要教導學生如何把中文譯成英文。在這個前提下,老師們先要了解翻譯主要分為直譯、意譯兩種。「直譯」的重點通常是翻譯文句的字面意思,因此譯文會盡可能符合中文。「意譯」則是偏重文句的涵義,通常在文化差異較大的情況下,有些句子不能夠直接譯入英文,這時譯者就會以「意譯」的方式去詮釋該文句。對於初學翻譯者,我建議從「直譯」開始。
翻譯的學習應該循序漸進,大學翻譯課程的編排均由「英譯中」開始,這是因為在學習翻譯時,學習者往往把重點放在母語上,所以對臺灣的學生來說,應先學習如何把英文譯入中文,在此學習主題下,英文的理解是首要重點,中文字詞的選擇則在其次,畢竟譯入母語的難度較低。反觀,高中職老師的重點則放在如何教導學生將中文譯入英文,偏重這個方向是要因應考試需求,一般人認為,英文老師當然要教學生如何把中文譯入英文。筆者認為在翻譯教學上,老師們不妨採取漸進方式,讓學生從翻譯技巧的學習開始,逐漸了解中英兩種語言在轉換時所需的技巧,這些技巧的解釋和學習是雙向的,也就是說,當學生了解如何將「詞性轉換法」運用到英譯中時,他們也比較容易理解如何將此技巧運用到中譯英的翻譯練習。把英文翻譯到中文時,基本翻譯技巧包含「詞性轉換」、「增減詞」、「分合移位」、「重複」、「關係子句」、「被動語態」及「解壓縮」等技巧1。這些技巧對於未曾學過翻譯的人來說,可能有點陌生。以下各舉一些例子,讓讀者對這些技巧更為熟悉。
1.細節請見文鶴代理出版的《中英翻譯Step by Step》一書,還有其他有關翻譯的書中,也都有介 紹這些技巧的運用及範例。
「詞性轉換」
首先,「詞性轉換」應該是使用頻率最高的技巧,不過在運用上也是學生最需突破的一種手法。以往,當學生學習一個新的單字時,他們必須熟記該單字的詞性,這樣在造句時,才能把單字用到正確的語法中。然而,當學生開始接觸翻譯時,他們必須打破以往的習慣,在讀到某個字詞時,必須同時具備那個字詞的各個詞性,舉凡名詞、動詞、副詞、形容詞,都必須同時具備。請見以下例句:
例句:Success lies in talent and dedication.
譯文1:成功取決於天份及努力。
譯文2:一個人想要成功,必須要有天份及努力。
上面這兩個譯文中,第一個譯文保留了success原來的詞性,在英文中,success是名詞,所以最直接的譯法就是保留其詞性。不同於第一句譯文,第二句譯文把success 轉為動詞,配上「增詞」技巧,就有了另一種翻法。不同的翻譯手法給予學習者更大的空間,讓他們可以在文字上多加琢磨。
「增減詞」
顧名思義,「增減詞」手法包含了增詞、減詞兩個技巧。翻譯原則是「加詞不加意、減詞不減意」,這個原則很重要,因為譯者的角色是要忠於原著,不可以隨意對原文有所加減。在這個部分,這兩個技巧要分開解釋。使用「增詞」手法的原因有好幾個。比如說在從事文學翻譯時,為了要讓譯文更加文情並茂,譯者常會適時、酌量地添加一些較為優美的文詞。此外,中、英兩種語言因為文化背景的不同,有時無法直接將英文譯入中文,這時候就得仰賴「增詞」這個手法,完整地表達出原文的意思。英文有一個句子Be there or be square2. 這個句子中的每一個字都不難,但因為文化不同,直接翻入中文簡直是「不可能的任務」。請參照註腳中對這句話的解釋。在翻譯時,大多譯者都會用「意譯」的方式,搭配增詞的技巧,來處理這個句子。這句英文可以有好幾種翻法。
譯文1:重要的人都會來,要不要來,你自己決定。
譯文2:大家都會到,你不來,就等著瞧吧。
這兩句譯文有一個共同點,譯者在某一程度上需要對這個句子加以說明,好讓中文讀起來更清楚、明白。通常,對於初學翻譯者,「增詞」頗為困難,主要是因為增詞的分寸很難拿捏。
2.取自www.urbandictionary.com A “square” is a nerd, geek, dork...un-hip, un-cool, unpopular, or not with-it sort of person. “Be there or be square” means about the same as “everyone who is anyone will be there”, which is to say if you’re not there, you’re nobody.
和「增詞」手法一樣,減詞技巧的使用也有好幾個考量。首先,當原文有某個程度的重複性時,譯者可以選擇減詞,但前提是不可刪減掉作者的原意。第二,英文中有以 It 虛主詞開始的句子,這個特性中文沒有,所以會和其他技巧合併使用,來處理這樣的句子。再者,如果前後兩個子句的結構、主題相同,不管句意相似或相反,都可以利用減詞,達到精簡的目的。以下舉出三個例子:
例句1:The first and foremost concern is the safety of the hostage.
譯文1:首要考量是人質的安全。
譯文2:人質安全是首要考量。
〈這兩句譯文的差別在於譯者使用了移位法,將句子前後兩個部分互調,讓譯文2 更符合中文的習慣。〉
例句2:It is imperative that all residents be evacuated from the area.
譯文1:有必要將所有當地居民撤離。
譯文2:將所有居民從當地撤離是絕對必要的。
〈這個句子因為英文的主詞是虛主詞It,譯入中文時,可以利用「減詞」或「移位」手法,將原文做適當的轉換,以便譯入中文。〉
例句3:If Hilary Clinton is elected the next president of the U.S., the country will have its first woman president. Similarly, if Barack Obama is elected, he will be the first black president.
譯文:如果希拉蕊當選下任美國總統,她將成為該國第一任女總統,反觀,如果歐巴馬當選了,也會創下先例〈,成為美國的第一位黑人總統〉。
〈這兩個句子主題相同,談的都是美國的總統大選,兩個候選人分別因為性別、膚色而受到注意,所以不管是誰當選,都會是美國歷史上的首例,所以黑色部分可省略。〉
「分合移位」
「分合移位」包含了三種手法:拆分、合併及移位。前兩者常會一併使用,最主要是因為翻譯單位的調整,在進行翻譯時,譯者處理原文的單位大小便是「翻譯單位」。翻譯單位可以是一個片語、短語、子句、段落。之所以要進行拆分、合併是因為譯入語的習慣表達方式,比如說,Sarah knows how to make investment so she is in good shape financially.這句的譯文是:「莎拉懂得如何投資,所以財務狀況不錯。」仔細分析原文到譯文的轉換,不難發現譯者把原文中的in good shape financially,重組成中文的財務狀況不錯,也就是說英文的in good shape 和financially 這兩個翻譯單位,經過譯者的重整,變成了中文的「財務狀況+不錯」。至於「移位」,在討論增、減詞時已經介紹過,這裡便不再重複,由於中英兩種語法的不同,譯者常常需要使用「移位」手法,相信英文學習者對此一現象也非常熟悉。
「重複」
「重複」是在修辭學上比較受到重視的一個技巧,相形之下,初學翻譯者不需要急著學習此技巧。「重複法」的使用,一則是要突顯原作者的修辭特色,有些作者的寫作風格強調利用「重複」來重申他們的論述和重點。另外,譯者也可透過不同字詞的選擇來反映原作者的「重複」,這樣也可顯現譯者對語言文字的駕馭能力。
「關係子句」
在講解關係子句和中英句法時,可以先建立兩個觀念,這兩個名詞叫做Right Branching Direction (RBD) 和Left Branching Direction (LBD)。英文句法中,關係子句的結構是RBD,指的是關係子句位於它所修飾名詞的右邊,譬如,在I am looking for the watch which I bought last week.這個句子中,which 所領導的關係代名詞子句修飾watch 一詞,整個子句位於watch 的右邊,因著這樣的架構,英文被稱為是RBD 語言結構。不同於英文,中文句法為LBD,先前的英文句子翻成中文後是「我在找上週買的那隻手錶。」仔細分析一下,譯文中的關係代名詞子句位於「手錶」一詞的左邊。當學生了解中文的LBD、英文的RBD結構特色之後,便能夠輕鬆造出中英雙向的關係子句。再舉一例,如果學生碰到下面這個句子,有了RBD、LBD 的理解,翻譯就不再是難題。
例句: 銀行人員所建議的那筆基金很有潛力。
譯文:The fund that the bank clerk suggested has a great potential.
看到上面這句中文時,首先要釐清的是:這個句子的重點到底是什麼?主詞是哪一個?3 很明顯的,這個句子的主詞是基金,修飾「基金」的關係子句是銀行人員所建議的,有了這樣的理解,就很清楚主要子句是那筆基金很有潛力,所以that fund has a great potential. 就造出來了,之後再把關係子句放在 fund 的右邊去修飾這個字,因為有了關係子句的that,定冠詞就改成the,這樣一來,整個句子就成型了。
3 這裡要特別提醒老師們,很多高中生在讀中文時,會搞不清楚一個中文句子的主詞到底是什麼,筆者之前在指導高中生翻譯時,常常碰到這樣的問題。
「被動語態」
被動語態指的是be + p.p.的句法,一般高中生在面對被動語態時,最大的問題仍在於過去分詞,這些只要死背就可以記起來的動詞三態,對很多高中生來說仍是挑戰。使用被動語態的目的在於一件事的「結果」,所以那件事是誰做的,並不重要,這就是為什麼by someone 常被省略。英譯中時,很多人把被動語態譯為「……被……」,但中文裡,「被」並不是唯一選擇,很多其他字詞也表達了被動語態,這些字詞包含「遭、受、讓、捱4」。有了這一層理解,在碰到這些字詞時,就很容易運用被動語態了。
例句:難民們受到妥善的照顧。
譯文:The refugees were treated with proper care.
4 細節請見文鶴代理出版的《中英翻譯Step by Step》。
「解壓縮」
「解壓縮」是一個筆者自創的名詞,同樣的手法在其他參考書籍中被稱為「解包袱法」。這個手法之所以如此命名,主要是因為英文有些名詞有著歷史或文化背景,無法只從字面推論出該名詞要如何翻譯,舉例來說,Glass Ceiling一般被譯為「玻璃天花板」,但如果只是譯出這五個字,對大部分的讀者來說,真的是「有看沒有懂」。Glass Ceiling 衍生自女權運動,二次世界大戰之前,女人負責持家,因為後來太多男性參戰,女性逐漸負起養家餬口的責任,後來大戰結束,很多女性並不願意再回到以前的封建角色中,所以她們決定留在職場,但這並不代表女性在職場上享有和男性一樣的機會,有些公司高級階層,雖然嘴上不說,但將女性排除在高階職位以外,所以在升遷管道中,很多女性升遷到某一職等,就無法再往上爬,職場中的這種現象就稱為Glass Ceiling,因為玻璃透明,所以有些人看不到這個障礙。當學生碰到這類字詞時,一不小心就會翻譯的文不切題。所以筆者認為這個技巧是最困難的,要把這些現象翻譯得當,譯者本身必須對英文語言文化非常了解。
以上這些技巧手法,老師們可以逐漸介紹給學生,每種手法技巧都需要練習,許多出版社都有相關的翻譯書籍,老師們可以加以篩選,為學生選擇難度最為恰當的書,透過練習,學生會逐漸理解到中英兩種語言句法、結構上的不同,這些理解對於作文寫作也有助益。
有些老師會希望直接切入中→英的翻譯練習。對於有這樣需求的老師,筆者建議先挑兩三種翻譯技巧,讓學生加以練習,但中譯英的難度較高,因為中文往往會省略主詞,對於英文這種SVO的語言來說,沒有了主詞,就很難造出好的句子。另外,中文往往會滔滔不絕,一個句子可以有好幾個逗點,老師們必須帶領學生改寫文句,幫助他們把中文拆解成可以譯入英文的語句,這個部分是最大的挑戰。以下面這個小段落為例,讓我們看看要如何改寫。
例文
阿偉今年10 歲,和阿嬤住在北部一個偏遠山坡上的破舊房子裡。阿偉不知道爸爸是誰,看到媽媽的次數也屈指可數,兩歲時,媽媽把他抱回來丟給外婆之後就再也不管他了。祖孫倆的年夜飯,只有一盤炒飯5。
5 取自聯合新聞網1/21/2008.
例文改寫
阿偉今年10歲。他和阿嬤住在北部一個偏遠山坡上的破舊房子裡。他不知道爸爸是誰。看到媽媽的次數也屈指可數〈他也很少看到媽媽〉。當他兩歲時,媽媽把他交給外婆,之後就再也不管他了〈關心他了〉。當祖孫倆吃年夜飯,他們只有一盤炒飯。
筆者從事翻譯教學已經六年,在大學教得愈多,愈是想將翻譯推廣到高中,因為那才是學生們最需要理解中英架構、句法不同的年紀,當然這並不是說大學的翻譯課程不重要,而是學習英文的每個階段都應該對語言有深度的理解,從過去的教學經驗中,我的結論是:高中生學翻譯,自有一番樂趣。
註:本文轉載自龍騰文化《英文新天地》。 |
|
 |
 |
|
|
 |
 |
四技二專分發放榜 錄取率84.97% 創新高 2009/08/05
|
 |
【國立教育廣播電台】98年四技二專日間部聯合登記分發今天(5)上午10點放榜,錄取率創5年來新高,共錄取5萬7千多人,錄取率為84.97%,比去年81%提升。由於今年招生名額比去年增加,統測報名人數又減少,今年一般生的缺額有9千701個,比去年2千540個缺額高出許多,大多分佈在商管、電機電子群類的系科。
98年四技二專日間部聯合登記分發放榜,考生可上網輸入出生年月日及身份證字號查榜,今年共有6萬8千多人報名,招生名額有6萬6千多名,比去年增加4千多名。四技二專日間部聯合登記分發委員會試務組組長陳順智表示,今年共錄取5萬7千多人,錄取率為84.97%,缺額有9701個,都創下歷年來新高,可能是受少子化影響,報名統測人數、及聯合登記分發的人數都減少,但招生名額都比往年增加。
考生如果對於分發結果有疑慮,在8月7號下午5點前可向分發委員會申請複查,未錄取考生也可利用技訊網(http://www.techadmi.edu.tw/search/),查詢學校獨立招生資訊,另外,也請錄取考生留意各校寄發的「報到通知單」,如果沒收到,可主動向錄取學校聯繫,詳情可利用98學年度四二專日間部聯合登記分發委員會的網站(http://union42.stut.edu.tw/)查詢。
|
|
|
拿掉「職業」名稱 高職將變歷史 2009/08/13
|
 |
【聯合報╱記者薛荷玉/台北報導】
「高職」一詞將走入歷史。為了不讓高職成為國中畢業生的「第二選擇」,教育部計畫將高職歸類為「專業型高中」或「技術型高中」,把「職業」兩字的名稱拿掉,直接稱工業學校、商業學校或農業學校。 教育部中部辦公室主任藍順德表示,台灣早在日據時代,就依日本學制,把「高中」與「高職」分軌;但近年來,許多綜合高中都加設職業類科,高職則設普通科,兩者區隔愈來愈不明顯,家長、學生都分不清楚。
再加上目前讀完高職的學生,多半都會再繼續升學到技職校院,高職已非直接就業的終結教育,而是繼續學習的準備教育;藍順德表示,此時再稱職業學校也有「名不正、言不順」的問題,有必要調整。
教育部計畫修訂高級中等教育法草案,為高職更名,目前規畫方案有三:甲案是把職業兩字拿掉,如宜蘭高級商業職業學校,改稱宜蘭高級商業學校;乙案則去「職業」改稱「中學」,如改稱宜蘭商業高級中學;丙案則以教育階段稱之,如改為宜蘭商業高級中等學校。
教育部昨天將高職更名案提到全國高職校長會議中討論,贊成甲案的校長最多。基隆光榮家商校長楊瑞明表示,他贊成高職更名,但以去掉職業兩字最省事、方便,學校招牌也不必重做,只要拿掉職業兩字兩字即可。
北縣海山高工校長張添洲也贊成甲案,只拿掉職業兩個字,海山高工的簡稱也不必改;且他認為,若改名為商業或工業高中,會與普通高中太相近,「沒區隔、就沒特色。」
也設有職業類科的光啟高中校長江惠真認為,綜合高中可繼續稱高中,就像國外也統稱綜合高中,延後分化,對推動12年國教有幫助。 |
|
|
技職教學卓越 32校補助15億 2009/08/15
|
 |
【聯合報╱記者陳智華/台北報導】
教育部昨天公布98到99年度技職校院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審核結果,32所學校獲得約15億6091萬補助,以台北科技大學8千萬居冠。
教育部在95年到97年推動第1期技職校院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每年約花14億元補助4成、約30到31所學校。
教育部技職司長陳明印說,今年起補助款項從特別預算改成公務預算,補助總金額下降,一年從原來13、14億降為9億,且以後2年一期。
陳明印表示,98到99年度補助計畫為一年半,共有國立8校、私立24校獲得補助。今年新增7校包括中州技術學院、育達科大、景文科大、華夏技術學院、嘉南藥理科大、輔英科大和德霖技術學院。
去年獲補助6校今年未進榜,包括台北護理技術學院、長庚技術學院、東南科大、萬能科大、中台科大及大仁科大等,陳明印強調,「因為其他學校進步更多。」
學校這次獲補助金額在3千萬到8千萬間,包括雲科大、南台科大等金額都減少,陳明印表示,這是因為補助總金額減少。
但台北科大等少數學校獲補助金額增加,台北科大從去年的7千萬增為8千萬,技職司表示,該校試辦進用業界教師,實施之後,有相當成效。
陳明印表示,教卓計畫需初審與複審,先由教育部邀集學者專家成立審查小組,根據各校所提計畫進行書面審查,66校提出申請計畫,44校通過初審,再經簡報會議和實地訪視,最後32校通過。
陳明印說,技職校院推動教學卓越計畫成果不錯,包括學校成立發展教師教學知能專責單位,建立教師評鑑及教學評量辦法;建立大一新生輔導機制,協助學生訂定學習計畫;課程大綱100%上網;建立健全課程規畫機制等,都可以看到許多具體的成效。 |
|
|
 |
 |
|
|
Copyright © 2009 高職外語群科中心(台南高商) 最近更新日期:2009-08-31
中心地址:812台南市健康路一段327號
聯絡電話:電話:(06)264-7425,傳真電話:(06)263-62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