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市場機制,大學準備好了?
更新日期:2008/11/03 記者賴宥霖特稿
曾幾何時,辦教育這回事已經跟開公司一樣,要服從「市場機制」了。現在的大學要生存下去,恐怕不能按照以往的方式辦學,而要從「市場」的角度出發,知道學生真正要什麼。
教育部計畫評鑑跟退場脫鉤,未來評鑑不佳的大學,將不會被強制減招或停招了,教育部說這是交給市場機制。事實上,市場機制老早就在運作,那些評鑑不佳的學校,不用教育部勒令減招,招生缺額就在七成以上。
既然市場機制是已經存在的既定事實,學校也應重視「市場」,知道學生來到學校,真正想要的是什麼,而不是自己「想當然爾」的辦學。
舉例來說,有的學校都認為學生想要的是「文憑」,所以辦學就以給學生文憑為首要目標,但事實上,學生要的不是文憑,而是文憑帶來的「價值」,即是否能獲得工作、高薪,以及社會地位。
如果學校風評不佳,學生拿到的是一張「由你玩四年」就能得到的文憑,無助於就業,文憑的價值自然不高。如有些企業在徵才的時候,對於有些學校畢業的學生,往往優先淘汰。大學進入市場機制,最重要的是學校要創造自己的「市場價值」,讓學生知道進你這所大學是「有用」的,而不是讓學生花大錢只買到一張廢紙(文憑)。
但學校要如何創造「市場價值」?現實環境上,並不是所有的學校都可以達到台大、政大等頂尖國立大學的地位,但在成人教育、在職進修,乃至社區學校部分,還有很大的市場,學校可以朝此方向轉型。
大學教育進入市場機制,消極來看,可以淘汰辦學績效不佳的大學;積極方面,學校為了生存下去,也會想辦法提昇自己的教學品質,或者開始思考轉型,也唯有如此,大學教育才有效益,而不是徒領一紙無用的文憑。
高中生考多益 五年內增2倍
更新日期:2008/11/06
不少大學甄選入學參採全民英檢,但越來越多高中生另外報考國際認證的「多益」測驗,為自己製造推甄利多。多益測驗檢視職場英語,考生只要具有英文基本能力就可報考,而這五年來,報考多益的高中生由2003年的181人,增加到2007年的4400人,報考人數五年內激增24倍多。(陳映竹報導)
近年來不少大學系組推甄入學採計全民英檢,像是明年就有11校、19系組參採全民英檢成績。承辦多益的美國ETS台灣區代表總經理王星威指出,甄選台、成、清、交等頂尖大學的明星高中生,學測英文成績差不多都滿級分或是頂標,全民英檢也有一定水準。因此檢附國際認證的英檢證明就更有利多。
王星威說,托福報名費太貴、約七千元,多益只要一千五百元,全民英檢如果從初級初試、複試一路考到中高級初試、複試,六次考試報名費絕對超過三千元,相較之下,多益測驗更受學生青睞。
除了報名費相對划算,王星威表示,全民英檢是「級別制」,多益測驗屬於分數制,因此甄試委員馬上就能檢視學生英文程度。
2003年多益只有181名高中生報考,到了2007年暴增到4400人,報考人數五年內激增24倍多。不過,王星威分析,由於頂尖大學競爭激烈,報考母體仍集中在明星高中生。
九八學年起 私立國中小可考試招生
更新日期:2008/11/10 【中國時報 林志成/台北報導】
配合《私校法》修正通過,教育部研擬「私立國中小學免除法令限制及回復適用實施準則草案」,預計九十八學年度起,未接受政府任何獎助、補助的私立國中小,學費收費標準、是否以考試方式招生、一天上課幾小時,都可完全自己決定。
教育部統計,目前國內有一七四所非政府捐助設立且未接受政府任何補助的私立國中小,適用這項草案,直接影響數萬學生。
目前私立國中小學學雜費受法令管制,更不能以考試方式招生。未來,私校只要招得到學生,學雜費收幾十萬元也不違法。
未來私校恢復可以考試方式招生,讓公立學校「剉咧等」。公立學校表示,若私校以升學為導向,又以考試入學方式招生,勢必將優秀學生吸走,造成公立學校困境。
全國家長團體聯盟副理事長林文虎說,一個教育政策推出後,通常要十年以上才會看到成果。私校辦學完全自由後,一定會出現以升學為目的學校,家長看到短期升學利益,加上台灣社會「一窩蜂」特質,可能造成升學主義更加盛行,青少年、孩子們將成祭品。
《私校法》去年底在立法院修正通過,條文規定,私立國小直接放寬辦學限制,教育部配合著手研擬「私立國中小免除法令限制及回復適用實施準則草案」,預計明年一月公布,私立國中小在九十八學年度就可以完全自由辦學。
教育部國教司長楊昌裕表示,以後私立國中小要怎麼辦學,只要向縣市主管機關報備就好,不需審查通過。
教育部確實擔心「門戶開太大,地方政府會應付不來」,最近將邀集全國廿五縣市相關主管單位開會,訂出更細緻的實施辦法。
楊昌裕說,現在一些實驗性質的森林小學、全人中學及宗教團體辦的學校,都非常出色,未來私立國中小一旦可以更自由發展,將使台灣教育更多元、更有特色。
「最擔心解除管制後,私立學校變成白天的補習班。」楊昌裕說,未來私立學校要上什麼課程?一天要上幾小時?都可以自行決定。但是如果走偏方向,私校可能變成升學補習班。
楊昌裕表示,開放私校辦學自由是《私校法》訂出的方向,未來教育主管機關只能透過事後評鑑進行管控。
一旦升學綁教學 衝擊多元教育
更新日期:2008/11/10 林志成/特稿
政府即將解除對私立國中小學的管制,讓他們辦學完全自由。這項政策固然優點不少,但一旦失控,升學主義將更盛行。過去台灣的教育就是被升學考試綁住而無法進步,未來再讓私校自由,台灣社會準備好面對可能的衝擊嗎?
目前政府對私立國中小採管理態度,學雜費有上限,也不能考試招生。私校認為因此伸展不開,更抱怨「又沒拿政府一毛錢,怎麼可以管我們?」
於是,有私校巧立名目,以「代收代付」方式,一學期學雜費十幾萬元。教育部明令禁止髮禁,但很多私立學校不吃這一套,照常要求學生髮式。
立法院去年底通過修正《私校法》,未受政府獎補助的私校將獲完全自由。立法部門認為,解除管制後,台灣絕大多數私校可依自己教育理念辦學,會發展得更好、更有特色。
但不少人擔心,如有私校以「升學」為主要訴求,台灣教育將倒退。未來私校教學內容及上課時數都可自訂,面對激烈升學競爭,學生可能被訓練成考試機器,不能多元學習。
過去教育部與北北基為了國中小教科書「一綱多本」或「一綱一本」問題,吵得不可開交,最後北北基考慮到學生升學,堅持要一綱一本、共辦基測,被家長及教師團體批評「開教育倒車」。
地方政府可以為了學生升學方便,犧牲多元教育價值;未來中央政府解除對私校管制後,出現升學導向的私校就不足為奇。
教育部:民國100年起 4類高職生免學費
更新日期:2008/11/20
(中央社記者林思宇台北19日電)教育部長鄭瑞城今天說,實用技能學程、進修學校家戶年所得新台幣30萬元以下、產業特殊需求類科及建教合作教育班4類高職生,民國100年起學費全免,每年會有近17萬名學生受惠。
教育部主秘潘文忠表示,明年將首次補助建教合作教育班高職生,估計有1萬5800名學生免學費,到民國100年則有4萬7400名學生學費全免。
教育部表示,產業特殊需求類科包括:工業類為模具科、鑄造科、板金科、機械木模科、紡織科、染整科、配管科、家具木工科、機械科,以辦理建教合作為限;農業類包括農場經營科、野生動物保育科、畜產保健科、森林科;海事類為航海科及輪機科;水產類包括漁業科及養殖科。
另外,私立高中職加額補助措施方面,潘文忠指出,目前私立高職生家戶年所得30萬元以下,教育部每年補助學費3萬4千元;高職生家戶年所得30 萬元到60萬元者,每年補助學費2萬元,未來將逐年擴大私立高職弱勢學生補助人數,使最弱勢高職生學費與公立高職生相同,只需繳交1年約1萬元學費。
潘文忠表示,教育部上述兩套嘉惠方案,預估每年增加超過40億元預算;如果全部高職生免學費,則需要170億元,經費龐大,是否還要再擴大補助範圍,必須視政府財政狀況而定。
嘉大英語學習坊提供貼心自學英語學習環境
更新日期:2008/11/19
國立嘉義大學語言中心為提升學生英語文程度,及增進全校教職員工生學習英文的興趣,特別規劃成立的英語學習坊,19號正式開張運作,設置有實際的情境空間及多種先進的英文軟硬體,並聘有堅強的英語輔導人員,為大二、大三學生規劃”英語練功坊”,開設一系列英文輔導課程,校方希望透過各式輔助機制和獎勵措施,協助校內師生提升英文程度及學習興趣。
媒體民調:9成大學生對未來充滿焦慮
更新日期:2008/11/19
(中央社記者林思宇台北19日電)天下雜誌今天公布「2008年大學生準備度調查」結果,9成學生對未來充滿焦慮,超過6成學生認為,大學教育無法讓他們準備好,但只有1成5的學生把重心放在學校課業上。
調查結果顯示,有9成學生對未來充滿焦慮,有5成2學生認為職場競爭者主要來自全世界;有9成學生表示,不知道該如何因應職場競爭;調查也發現,儘管惶恐面對未來,有5成4的學生,每天花最多時間在自己娛樂,包括電玩和上網閒逛,僅有1成5學生把重心放在課業上。
調查指出,有超過6成學生認為,大學教育無法讓他們成為有準備的人才,若進一步追問準備不足的原因,有6成9學生認為是自己努力不夠,但5成2學生認為,缺乏實作經驗,有4成1認為是教育部沒有好好監督,讓學歷貶值;近9成學生不滿大學教育的主因是「產學落差」。
若進一步詢問學生哪些條件可以幫助職場競爭力,結果顯示,專業知識高居6成3、外語能力為4成6,但合作能力與道德品德卻分別只有15%與9%。
「2008年大學生準備度調查」,由天下雜誌調查中心在9月26日至10月31日進行問卷調查,抽樣方法為分層比率抽樣法,以大學三、四年級(包含四技三、四年級與二技一、二年級)學生為調查對象,總計發出4645份問卷,共計回收有效問卷3657份,回覆率為79%。
101年基測二合一 高中職入學新方案
更新日期:2008/11/24
教育部正在規劃一套新的高中高職入學方案,初步研議把現行的兩次基測考試,改為一次全國性考試。為了避免走聯考回頭路,性質定位在學力檢定,作為申請門檻,預計在明年中旬公布,民國101年實施。不過,教育部表示,一切仍要交由升學制度審議委員會定案。(陳映竹報導)
北北基聯測預定在民國一百年,以「教育實驗」性質試辦,但聯測只會辦一次。民國一百零一年起,教育部將規劃一套新的高中職入學方案,預計明年中旬才會公布,適用目前就讀小學六年級的學生,方向可能朝著把兩次基測考試,改為一次全國性的考試。部分考生在六月份就可進入社區高中就讀,明星高中則可分區自行考試選才。
不過,教育部主任秘書潘文忠表示,這還必須由升學制度審議委員會研議,目前還沒定案。
未來社區高中化,八成學生可以透過就進入學、適性發展就讀。但是想要自行選才的明星高中,該怎麼定義,屆時可能出現新爭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