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國際觀鄭瑞城:學生需受國際事務歷練...(詳全文)
國中基測/新量尺出爐! 各科錯一題 仍能上建中...(詳全文)
後段班大學畢業生考證照好就業...(詳全文)
大學系所報到率不到50% 減招...(詳全文)
搶救高中生素質/劉揆:辦高中會考當畢業門檻...(詳全文)
校長異見:落實學分制或恢復留級...(詳全文)
3成2企業拒用「後段班」畢業生...(詳全文)
最快99學年度實施 教長:高中會考與學測 指考整合...(詳全文)
教部研議》同類校系 指考採計同科...(詳全文)
量尺60改80 高分群考生競爭更激烈...(詳全文)
大學全英語授課高達一成...(詳全文)
《大學轉型》台師大、致遠、義守培育餐旅人才...(詳全文)
研究所錄取百分百休學率卻破一成...(詳全文)
大學新「生機」? 80學分班熱...(詳全文)
國中技藝專班 學區產業尖兵...(詳全文)
教改團體:九八課綱應暫緩 非只微調...(詳全文)
培養國際觀鄭瑞城:學生需受國際事務歷練
2008/09/06
(中央社記者陳蓉台北六日電)全球化的社會,台灣不能缺席!教育部長鄭瑞城認為,不能因為台灣外交處境特殊而影響台灣學生參與國際事務的機會。鄭瑞城說,台灣學生必須走出去,才能擴大國際視野,教育部計劃和外交部、青輔會進行跨部會合作,擬定具體方案,爭取管道和機會讓台灣學生接受國際事務的歷練。
鄭瑞城接任教育部長後,一直強調教育不能用「拼」的,必須回歸專業,特別是「推動教育國際化」部分。
鄭瑞城接受中央社專訪指出,政府設有「台灣獎學金」,接受全球各地的國際學生來台研習,台灣許多有前瞻性的大學院校也努力推動讓學生有機會到海外留學、遊學,但他認為如何讓台灣學生有更多參與國際事務的機會更重要,這是他施政努力的方向和目標。
近來鄭瑞城積極與各國駐台主管教育事務的代表會面,他曾向英國代表提出要求,希望英國能促成由台灣提供經費,每年送二十、三十名台灣學生利用暑假兩個月時間到英國政府機構、國會或民營機構實習。
鄭瑞城不諱言,聯合國舉辦很多國際性學生組織活動,台灣學生都被排除在外,教育部為此將會積極開拓機會,提供年輕人參與國際活動、接受歷練。
曾任政治大學校長的鄭瑞城表示,他知道有一位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學生,想了解日本國會,學校就直接安排這位學生到日本跟隨日本國會議員實習兩個月,近距離了解日本國會議員的工作情況。
擔任政大校長時,鄭瑞城也接受安排讓一位美國的大學學生來台跟隨他一天的工作行程,了解台灣大學校長一天的工作概況。
鄭瑞城說,「讓我們的小朋友有國際經驗、國際歷練,和國際接觸和接軌,才是重點,至於他們從這些地方能學到什麼,就不需太擔心」。
鄭瑞城認為,學生利用出國的機會可強化語文能力,並增強對文化的包容性,另一方面也可讓外國人知道台灣學生在能力和各方面都很不錯。
如果台灣年輕朋友有機會到不同的國家,認識不同的文化,看不同的人,甚至有機會體驗當地的工作和生活,這會對他們在人生的成長過程中有深遠的影響;鄭瑞城希望能帶給台灣這一代的年輕朋友有不同的成長經驗,特別指示教育部國際文教處朝這些方向規劃。
雖然沒有把握能獲得多少資源和經費支援台灣學生出國接受國際事務歷練,但鄭瑞城強調在推動相關計畫時必須兼顧公益、關懷的部分,要保障一些名額給弱勢學生;他認為,愈花錢的地方,愈需要注意到公益關懷部分。
學者出身的鄭瑞城,意外地進入政府組織,主掌教育部門,但他仍充滿理想性,希望能帶給台灣年輕學子更多元、自由的學習和成長機會。
<<回焦點新聞>>
國中基測/新量尺出爐! 各科錯一題 仍能上建中
2008/09/07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97年第一次基測新舊量尺分數對照表》出爐了!明年開始將採用新量尺計算分數,國、英、數、社會、自然5科量尺分數由目前每科60分提高為80分之後,能避免兩邊放大中間壓縮的現象。倘若各科都錯一題,補教老師說上建中機會仍大。
台灣師大心測中心最近完成了《97年第一次基測新舊量尺分數對照表》,根據這項對照表,考生國、英、數、社會、自然五科若各錯一題,則共扣9分,不像舊量尺總共會扣掉21分,總分相對較低。
新量尺分數的計算方法,先用60分為基準,算出初步分數後再全數墊高20分。其中答錯題的扣分從4.5分減少到1.5分,減少考生的心理壓力。
國中基測自90年實施以來,答錯一題可能就扣掉4、5分,若5科各錯一題,可能第一志願就進不去了,也因此這種「不合理」的扣分標準,一直為外界所詬病。舊量尺中答對很多題和一題也沒答對,都是1分,這也讓許多考生深感不公,新量尺則改善這項缺失。
以自然科為例,舊量尺的標準中,若答對零題與一題皆為1分,但在新量尺標準中,若答對一題則就有6分;再以數學科為例,舊量尺標準中,若答對零題與7題皆為1分,而新量尺的標準中,若答對7題則可得13分。
補教老師分析,明年基測從60分提高為80分後,由於部分公立高中申請入學有加重數學、英語的計分,甚至加權比重高達1.5倍,屆時數學、英語這二科將會變成搶分標的。而補教老師也說,根據新量尺若5科各錯一題,寫作測驗5級分以上,要上建中應該沒有問題。
<<回焦點新聞>>
後段班大學畢業生考證照好就業
2008/09/08 記者林永富報導
雖然七分就可以上大學,但是企業對後段班校系畢業生,近半數不會錄用。人力銀行及人力資源主管則建議,個人努力仍可突破校系瓶頸,如考取證照、進修外語以提升能力,都可以補校系不足。
根據1111人力銀行調查,64.19%受訪企業在面試新鮮人時,會因求職者畢業學校的錄取分數低而降低進用意願;分析企業受影響的原因主要包括,擔心學生本身素質差(89.26%)是主因。31.85%受訪企業拒用近幾年升格為大學、學院的畢業生;對於被媒體貼上後段班標籤的大專院校畢業生,47.16%坦言不進用。
晶華酒店人力資源部副總李靖文坦言,服務業看履歷時,工作經歷、甚至照片反而比較重要,學歷僅供參考,所以在服務業工作不怕出身低。基本上服務業看人強調態度、專業技術及知識,即所謂ASK,其中又以態度最重要。
對於錄取分數較低的學生或校友該如何尋找出路?受訪企業主要建議加強專業技能或考取相關證照(79.51%)、靠雙主修/輔修/自我進修第二專長(40.99%)、再進修取得其它學歷(32.1%),靠社團與打工經驗加強經歷(27.16%),17.53%甚至建議『直接重考』。
<<回焦點新聞>>
大學系所報到率不到50% 減招
2008/09/09
高教司長:應考慮存廢、整併或轉型
〔記者胡清暉/台北報導〕面對大學招生供過於求的狀況,教育部高教司長何卓飛表示,將修改大學招生總量相關規定,原則上如果報到率低於五成的系所,該系所應考慮存廢、整併或轉型,教育部也會要求隔年減招,逐步淘汰經營績效欠佳的系所。教育部昨天向劉兆玄院長報告了「提升高級中等以上學校學生素質計畫」。何卓飛指出,基於大學自治,教育部開放各大學自主整併系所,但如果一個系所報到率低於五成,就要考慮是否獲得社會的認可?
此外,教育部也與高教評鑑中心討論,研擬把大學是否設立畢業門檻、入學門檻、學生基本素養及核心能力等指標的訂定,納入民國九十九年之後的大學評鑑。
不過,立德大學、致遠管理學院、稻江科技暨管理學院、興國管理學院等缺額較多的學校,均表示教育部應該採取鼓勵及輔導方式,協助學校建立特色,不應該有太多的行政干預。
私校:形同懲罰 對新設立大學不公
有私校形容,教育部若要把「報到率」作為核定大學招生名額的依據,對新設立的大學不公平,等於抹殺學校的努力,形同懲罰,況且,即使是7-11都虧損了十多年才有盈餘,教育部應該給予私校更大的發展空間。
私立大學校院協進會則強調,目前已有大學評鑑,不明白為何要再以報到率做為減招手段?而且,如果教育部和大學是夥伴關係,教育部應該採取「和煦與溫暖」的方式,不應該把少子化的人口結構改變,都當成是大學辦學績效不佳。
<<回焦點新聞>>
搶救高中生素質/劉揆:辦高中會考當畢業門檻
2008/09/09
〔記者胡清暉、謝文華/台北報導〕低分上大學引發外界質疑台灣的中學生素質,行政院長劉兆玄昨天前往教育部視察時裁示,希望教育部能夠設立高中畢業門檻制度,考慮採取「會考」或其他形式檢測。由於今年七點六九分上大學是名私立高職生,劉兆玄認為有必要設立高職生跨考大學指考的機制。
高中生多跳腳:考試太多了
「還考得不夠嗎?」一聽說高中畢業前可能辦會考,家長們如此反應。多數高中生得知後跳腳,表示現有考試已經太多了,不想再來個會考。有家長質問,要畢業了再辦會考,考了要做什麼?來得及補救嗎?也有家長認為,若要辦會考,應從國小、國中、高中系統性規劃才能見成效。
全國教師會理事長吳忠泰也認為,高三辦會考並不能解決平時成績落後的問題,應從學生進入高中職開始,就進行每個年級的追蹤、診斷,在學習歷程即時補救。
高雄市心家長協會理事長林雲蘭說,學生考七點六九分,問題不在學生,而是學校怎麼教的?她表示,學生高中成績不理想,很可能在小學、國中就被忽略,等到他完成了十二年的學業,學習態度及程度都已定形,再以會考論斷他是否有資格畢業,反可能使學生感到重大挫敗。
林雲蘭反問,若還需要會考檢測學生學習能力,那平日的小考、月考、期末考、模擬考,到底在考什麼?學校老師到底只是把考試分數當作登錄成績的工具,還是作為改善教學及補救教學的依據?會考成績要拿來做什麼?誰來補救?
南投縣家長關懷教育協會理事長王淑專主張,學測、指考、會考三選二,建議廢掉指考,改以會考取代,且比照歐美,學生可以會考成績申請大學。
強調「有條件接受會考」的全國家長團體聯盟副理事長林文虎說,政府要把關高中生素質的用心值得肯定,且從小學、國中、高中都應辦會考,但指考或學測應整併,或將其中一項轉型為會考,且不能額外向家長收費。
若會考 與學測指考擇一併考
教育部政務次長呂木琳強調說,曾和大考中心討論是否可將大學學測、高中畢業會考合併舉辦?但大考中心認為,會考是基本門檻,難度較低,大學學測是升學考試,兩者性質不同,合併會影響鑑別度,可行性須再研究。
呂木琳說,為避免增加高中生的負擔,若真的舉辦會考,將和現有大學學測或指考擇一合併,若高中生沒通過會考,就無法取得畢業證書,也不能申請大學,至於具體規劃將會再研擬,並交由升學審議制度委員會討論。
大考中心副主任沈青嵩分析,高中會考通常在英語系國家最多,中國也有會考制度。若以英國為例,考科在十科以上,除了學科筆試,還包括聽力、工藝實作、術科。沈青嵩強調,台灣會考若只考筆試,恐會被質疑太偏重智育發展。如果教育部確定要推動會考,大考中心樂意配合。大學招聯會執秘蔣丙煌也認為可行,並指出若多了一道篩檢關卡,應可預防低分上大學。
<<回焦點新聞>>
校長異見:落實學分制或恢復留級
2008/09/09
〔記者胡清暉、謝文華、陳璟民/台北報導〕為提高大學生素質,劉揆建議高中畢業生考會考,受訪高中校長多數表態反對。校長們建議主管教育機關督導各校落實平時的教學評量與學年學分制,或恢復留級制。
國立卓蘭高中校長黃國軒說,目前高中沒畢業就能考大學了,再辦會考是勞民傷財、欺騙社會,也毫無成效。黃國軒說,十年前教育部將留級制改為學年學分制,即仿照大學重修制,但高中生週一到週五天天滿堂,沒時間重修,多數老師幾乎都讓學生通過,最簡單作法,就是改回留級制度,且只核定大學總招生名額的七十%,問題自然能解決。
花蓮高中校長葉日陞說,評量與補救教學,是學習過程中各校就該自己做的;再者,各校為拚升學率,自然會拉拔學生,等學生都要畢業了才辦會考,太慢了,各校應落實平時的教學評量與學年學分制。
宜蘭高中校長吳清鏞說,報考大學同等學力認定標準第二條明定,只要修滿規定年限,持有修業證明者,因故未能畢業也可在當年度報考大學,「開了後門的結果只要曠課不超過三分之一,考試不及格、未取得畢業證書,也能報考大學」。
吳清鏞另說,今年七點六九分上大學的考生,若在第一類組,已贏過三千名學生,反觀去年十八分上大學的考生,若在第一類組,則是全國倒數第十名,反映出大學指考每年難易度落差很大,這是問題根本,若辦會考,標準要訂在那裡?
台北市立成淵高中校長趙雅鈴表示,大學院校科系設入學門檻才是根本,指考本身也是一種篩選機制,推動大會考的可行性,要視社會大眾的觀感與意見而定。
認同會考制的台北市教育局長吳清山說,北市已在評估辦理「高中生基本學力測驗」,若在二下或三上實施,學生畢業前尚有補救教學的機會,但他也說,會考只是方式之一,若事涉學生能不能畢業、申請或報考大學等權益,宜慎重其事。
對於高職生跨考大學要設機制篩選,全國教師會前高中職委員會主委黃耀南質疑說,高職生許多來自社經地位較差的家庭,學習資源較不足、學的東西又不一樣,「要如何訂門檻?」黃耀南痛批,這種思維反映了活在頂端的執政者,卻隨意決定弱勢族群的命運,不提供足夠教學資源,只想篩選學生。
黃耀南說,目前高中、高職的升學管道不對等,高中畢業生拿學測成績就可以申請進入科技大學,為何高職生不能拿統測成績申請進入大學?
<<回焦點新聞>>
3成2企業拒用「後段班」畢業生
2008/09/09 張舒婷/台北報導
今年大學聯招錄取率逾九成,總分七.六九分就有學校念,迫使更多大學生「畢業即失業」?據一一一一人力銀行調查指出,六成四企業面試新鮮人時,因畢業學校的錄取成績低而降低進用意願,五成二為此調高應徵門檻,五成八下調起薪,近三成下調幅度高達九%,甚至有三成二拒用近年才升格為大學或學院學校的畢業生。
大學錄取率年年創新高,今年更高達九七.一%,同時締造最低錄取分數七.六九分的驚人紀錄,大學生素質也飽受質疑。一一一一人力銀行調查四○五家企業發現,六四%面試新人時,因求職者畢業學校不佳而降低進用意願,多半擔心學生素質差(八九.二六%)、自我管力能力不足(四二.一五%)、學校教學品質不好(三七.六%)。
近年大學生暴增,和許多技職體系學校升格為大專院校有明顯關係,三一.八五%受訪企業坦言,會直接拒用近年升格為大學、學院學校的畢業生,大型知名企業尤其排斥。
學歷膨脹、文憑貶值,深深影響企業主的人資政策。該調查顯示,近五年來高達五二.一%企業為此調高應徵門檻,提高的項目有「相關職場經歷」(六九%)、「畢業科系與職務關聯性」(六○%),以及「面試關卡」(四六.四五%)。此外,五七.七八%受訪者確定下調大學畢業生起薪,整體平均下調七%,更有二九%企業主下調九%以上。
難道所謂「後段班」學生求職時便永無翻身之日?受訪企業建議,求職者應積極培養第二專長,如考取相關證照(七九.五1%)、修輔系或雙學位(四○.九九%)、再進修取得其它學歷(三二%),亦可透過社團與打工經驗加強經歷(二七%),也有受訪者提出的建議是「直接重考」(一七.五三%)。
針對學歷大貶值現象,一一一一人力銀行營運長吳睿穎認為,學校與企業應多方尋求產學合作機會,幫助學生培養一技之長。晶華酒店人力資源副總李靖文強調自己挑選新人優先考量「有無相關經驗」、「語言能力」;相關社團與打工經驗、並努力進修外文或其他專業仍可彌補學歷上的缺憾。
<<回焦點新聞>>
最快99學年度實施 教長:高中會考與學測 指考整合
2008/09/10 陳至中/台北報導
七分就能上大學,高中生素質堪慮,行政院長劉兆玄日前拋出「畢業會考」,引發學生恐慌。教育部長鄭瑞城九日強調,所謂的「會考」不會單獨存在,而是與既有的學測、指考整合,也不一定稱為「會考」,「最快最快,九十九學年度才會實施」。
政府考慮在高中增設「畢業門檻」,避免學生「沒準備好」就進入大學,劉兆玄不只一次表示應舉辦「畢業會考」,考生必須達到一定標準才能畢業。經媒體披露後,引起學生、家長緊張,深怕忙碌的高三又得增加一個考試。
鄭瑞城九日在記者會上明確表示,所謂的「會考」將朝向與現有學測、指考整合,而非增加另一個考試。昨日稍早,他已和劉兆玄見面達成共識,絕對不會增加考生負擔。
至於會不會叫做「畢業會考」,鄭瑞城說,名稱不重要,重點是辦這項考試的目標是確保高中生素質。照目前進度,最快九十九學年才可能實施,意即目前的高二、高三生絕對沒有「畢業會考」。
鄭瑞城也意外透露,「會考」是劉兆玄自己的主意,教育部事先沒有提供任何意見。他並公開詢問周圍官員:「你們沒有背著我提供這樣的建議吧?」
針對控管高中生素質,教部八月十三日邀請記者茶敘時,曾提出多項方案,包括修改現行學分制、重修、補修,以及報考大學同等學力認證辦法等,類似「留級」的制度也可能復活,唯獨沒有提到「會考」。
教育部次長呂木琳被記者詢問,也表示「不太可能」增辦會考。
<<回焦點新聞>>
教部研議》同類校系 指考採計同科
【聯合報╱記者張錦弘╱台北報導2008/09/10】教育部升學制度審議委員會昨天開會,為了減輕考生壓力,委員會朝兩大方向研議,一是同一學群的校系,採計同樣科目,第二個是減少考科。
目前大學較多校系比照聯考採計5-6科,但升學制度委員會委員林文虎指出,不是採計愈多科目,招進來的學生就愈好,有大學先後採5、3科,追蹤調查就讀成績,採3科的學生表現比較好,校系其實只要採計專業最需要的科目。但縮減考科,有很多不同意見,要給點時間才有定論。
同一學群的校系採計同樣科目,可以讓性向明確、想讀某一類校系的學生,就專心準備特定科目,不用每科都考,例如目前台大財金等半數財金系,都只採計國、英、數乙3科,若各校財金系都統一,想讀財金系的學生,就只要專攻這3科就好了。
不過,另一委員、台師大教育系教授周愚文指出,目前高中生普遍的想法,是考愈多科,可選擇的校系愈多,即使同一學群採計同樣科目,也不見得能完全減輕壓力;採計太少科,也可能引導教學,偏廢某些科目,問題很複雜。
台大註冊組主任洪泰雄指出,同一學群採計同樣科目,絕對可減輕考生負擔,且可引導高中生探索性向,鼓勵高中加開選修科目,例如日文系若都採計同樣3科,想考日文系的學生,就專心準備這3科,才有餘力選修高中日文,若有的採3科,有的採5或6科,考生最後都會報考6科。
洪泰雄說,大考的終極目標,應開放各校系採計日文等其他基礎專業科目,讓高中變成大學的預備教育,才能真正達到適性選才。
<<回焦點新聞>>
量尺60改80 高分群考生競爭更激烈
2008/09/12
〔記者胡清暉/台北報導〕明年國中基測的量尺分數由六十平移至八十,全國教師會理事長吳忠泰認為,此舉不會對國中的教學方式造成改變,對於大多數程度中等的學生影響也不大,只是滿足了一些高分端學生的心理需求。
吳忠泰舉例,外界分析量尺分數由六十改為八十,可以讓每科都錯一題的考生也能進第一志願,但事實上,建中等明星高中的錄取機率很低,競爭依舊激烈。
關鍵時 作文成決勝科目
「量尺的改變本想緩和學生壓力,但萬一適得其反怎麼辦?」台北市弘道國中校長陳今珍說,量尺制度的改變,全對、錯一題的分數差距變小,允許每科有錯誤空間,然而,卻可能造成高分端競爭更激烈。
陳今珍指出,量尺由目前六十拉大到八十,分數差距變小,相形之下,作文就愈來愈重要了,甚至在關鍵時刻成為決勝科目,因此,有助於學校和學生更重視作文的教學,進而改善日漸低落的中學生作文能力。
景興國中教務主任卓意翔指出,在命題方向、題型沒有改變的情況下,就算是量尺改變,也不至於影響教學現場的生態。
建議以PR值為參考
卓意翔提醒,考試分數會隨著題目難易而變動,但PR值是相對的,建議家長、考生還是以PR值為參考對象。
北安國中數學老師謝新傳認為,量尺分數改變可改善高分端分數差距大、低分端分數相近的狀況,會對分發比較公平。
然而,謝新傳質疑,量尺分數從六十拉到八十,已從原本的門檻逐漸變為分發依據,「愈改愈接近聯考」,建議乾脆改為一百。
也有國中老師認為,量尺變來變去,爭論不休,概念又太複雜,導致不少老師一知半解。
<<回焦點新聞>>
大學全英語授課高達一成
2008/09/15
〔記者胡清暉、陳宣瑜、劉力仁/台北報導〕為培養學生國際競爭力,大學許多非語言科系課程紛紛採全英語授課,本報調查,台大等頂尖公立大學,新學年全英語授課比例已高達一成,私立大學也不遑多讓,不僅廣開全英語課程,元智還硬性規定學生必修六門全英文課程,提升英語能力。
清大電機主修課 不講中文
台大今年上學期即比去年同期大幅增加一○三門英語授課課程,台大教務長蔣丙煌強調,因應全球化,台大鼓勵英語授課,讓學生習慣英語教學;清大這學期的英文授課比例也超過一成,其中電機系規定主修課程一律採英語教學;交大本學期英文授課占全校課程一成一,以電機學院、管理學院居多。
成大幾年前實施英語授課獎勵政策,國際學生人數四年來暴增七倍,英語授課課程五年內增加二點七倍。成大新聞中心副主任李金駿指出,國際化已成趨勢,獎勵雖已取消,但英語授課數目持續增加。
中央大學本學期跨文化網路英文、電影研究、國際品牌管理、生物感測科技、奈米科技、火山學、高等太空科學等課程都是全英語授課,豐富多元。
學生捧場 名額爆滿
私立大學作法較彈性,大部分讓同學自由選修,元智大學算是例外,要求各系必須規劃六門必修課採全英語授課。元智教務長古思明說,剛開始推動此一政策,老師很痛苦,同學意見多,經過鼓勵以及改良後,校方調查,學生對英語教學滿意度高達七成六。
銘傳大學國際學院院長陳亦蘭表示,目前開設資訊科技應用、新聞與大眾傳播、國際企業與管理、旅遊與觀光四個學程,學生大多認為課程與實務接軌,不因英語授課而退縮,報名人數越來越多;世新大學公廣系教授蔡樹培表示,世新的行銷傳播英語學程,對就業市場有幫助,今年四個班一百個名額已爆滿。
但全英語授課,是提升英語能力的萬靈丹嗎?政大公企中心主任、英語系教授陳超明認為,教學品質比數量更重要,不是拿到英、美博士就可以用英語教學,畢竟留學時期用英文寫報告,並不等於用英語教學,師生們用中式英語交談,未必真能提升正確的外語能力;也有大學教授認為,有些大學多以「拚業績」的心態廣開英語授課課程,教學品質其實並沒想像中那麼好。
<<回焦點新聞>>
《大學轉型》台師大、致遠、義守培育餐旅人才
2008/09/15 【中國時報 林志成/台北報導】
台灣大學數量太多,目前進入淘汰賽階段,沒有特色的大學將面臨退場。台師大、致遠管理學院及義守大學思考轉型,不約而同決定發展餐旅領域,都跟五星級飯店合作,培育飯店管理人才。
台師大過去是師範體系龍頭,但轉型為一般綜合大學後不甚成功,最近決定切入餐旅領域。台師大新成立「餐旅管理與教育研究所」,第一批十二位學生已在九月入學,台北晶華飯店將提供實習機會及安排業界人士到校演講,一起培育飯店管理的中高階人才。
台師大表示,「餐旅管理與教育研究所」前景看好,加上該校有休閒管理、教育、歐洲文化與觀光、國際僑教學院等其他系所,以及國外姐妹校資源,有信心培養出全方位餐旅人才。
台南致遠管理學院今年大考分發原本要招收一一四一人,最後只錄取一五八人、占預定招生人數的一三‧八五%,情況很糟,若不轉型,幾乎沒有活路。
致遠管理學院耗資五億元,在高雄市高鐵左營站附近興建占地一‧八公頃蓮潭國際會館,是與漢來飯店同級的五星級飯店,已營運五個月。致遠管理學院宣布,未來將以餐旅為發展重點,各系學生學習與此一五星級飯店運作結合,培養飯店管理所需要公關、採購、櫃臺、業務等人才。
致遠管理學院副校長、前立委郭添財坦言,國內高等教育面臨嚴峻挑戰,致遠必需要變,學校將學生學習與餐旅產業結合,希望得到學生、家長認同。他坦言,不這樣調整的話,「我們也沒步了」。
位在高雄縣大樹鄉的義守大學現有休閒事業管理系、觀光事業系及餐旅管理系等多個跟餐旅相關科系,明年更將設立全英語教學餐旅觀光系,都是為轉型做準備。
「培養餐旅人才是我們學校未來發展重點。」義守大學公共事務室主任徐祥禎說,該校所屬義聯集團正在學校附近興建五星級「義大皇家酒店」及三星級「天悅國際溫泉會館」,預計明年二、三月落成啟用,屆時兩家飯店將和義守大學充分合作,提供教學支援與學生實習環境。
<<回焦點新聞>>
研究所錄取百分百休學率卻破一成
2008/09/16 (記者江昭青報導)
大學超多,但研究所危機也浮現!《Cheers》雜誌最新調查,國內研究生人數已從10年前的43,025人,暴增到去年的172,518人,台大海洋所海洋物理組等數十個研究所今年錄取率更超過100%;但研究生休學率卻也超過一成,每10位研究生即有一人「讀不下去」而休學。
專家分析,不知為何讀研究所,是休學主因。
最新一期《Cheers》針對研究所進行評價調查,以「企業界」及「學術界」評分為主要依據,在企管、電機及機械工程研究所中,台大都高居第一,其它如成大、政大、清大及交大也都表現不錯。技職校院如台北科大、高雄應用科大、台灣科大也都在前20名。
值得注意的是,台灣研究生的人數也一直在增加,研究所招生總數大增,「招不到學生」的危機也愈來愈明顯。
資料顯示,如台大電機工程所等電機領域的研究所,報名人數動輒上千人,不少學校研究所的「備取」名額竟達到200名。另如觀光休閒所,今年就多達近30個,中華大學經營管理所餐旅組、真理大學休閒遊憩事業所卻招生不足。
特別的是,研究生的休學人數竟達到一成,顯示有許多學生進了研究所,才發現讀不下去,只好休學。《Cheers》調查也發現,大學延畢人數已達17%,即每6位大學畢業生中有1人延畢,主因多半為準備「考研究所」。
而依《Cheers》調查,超過五成的企業最重視碩士生是否有「名校學歷」,但高達七成企業主認為碩士難以立即可用,建議學生在不清楚志願前最好先就業,再去考研究所,以免浪費資源。近半數企業也表明,選用人才時,「碩士」學歷,不見得比「大學」學歷,具有壓倒性的勝利。
<<回焦點新聞>>
大學新「生機」? 80學分班熱
2008/09/16 記者江昭青報導
不少大學面臨招生危機,但近年知名私校辦理的「80學分班」,反倒熱門,更吸引不少已考上大學卻不滿的「準大學生」;每學分收費從1200到2800元都有,不算便宜,但學生說「寧可先拿『好學校』學分,也不要『壞學校』學位」!
教育部自87年起開放大學辦理「80學分班」;此班屬推廣教育,凡高中職畢業生都可免考試可直接就讀,依規定須在兩年內至少修完80學分,但只能拿學分而無學位。
惟修完80學分後,學生形同取得二專同等學力,可插考大學、轉學考,或在考上該大學後抵免學分,這點對學生頗具吸引力,連不少考上後段大學的學生都來就讀。
目前包括東吳、元智、淡江、世新等許多私校都辦理80學分班,而多數私立技術學院或科技大學也開班,明星級的國立大學則較少辦理。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學校也視此為「商機」,北台技術學院甚至推出「2人同行每學分可享優待;10人同行,學雜費全免」的「促銷」案;該校每學分收費達1700元,雜費每學期還要收2800元,另須付電腦費850元。
但知名私校的80學分班較有競爭力,招生情形也較佳。如世新今年有傳播及管理兩科系開班,15人以上就開班,反應相當熱烈,連授課老師都嚇一跳。
一位今年讀世新80學分班,但其實已考取大學的學生就說,他寧可白天先上班打工賺錢,拿一個比較有就業前途的學分,再去插大或轉學,好過花四年學費,拿「沒有用」的學位!
<<回焦點新聞>>
國中技藝專班 學區產業尖兵
【聯合報╱記者薛荷玉╱台北報導2008/09/17】技職教育向下延伸。教育部從本學年起開辦53個「國中技藝教育專班」,在國三階段實施,每班補助170萬元,課程內容將與鄰近高職合作,並結合產業及地方特色,如屏東的東港國中就開設結合海事、餐旅職群的專班,琉球國中則開辦水產職群專班。
對技職有興趣的學生,不必等到高職,從國中就可開始接觸有興趣的職群,過去國中技藝教育學程是採「跑班」制,每周也只有3-6節,內容深度、廣度都不足;教育部今年開辦的國三生「技藝教育專班」,則是專班型式,每周上7~14節,且學生不管上學科、術科都在同一班,比較有安定感與歸屬感。
教育部今年本預定開100個專班,但因申請時間較倉促,經審查後開成的班只有53個,但幾乎班班爆滿,很受歡迎,教育部國教司科長武曉霞表示,明年將再擴大辦理。
技職專班必須在國二階段提出申請,教育部表示,將針對有意願的學生進行性向測驗、評估,並獲家長同意後,才能進專班,畢業後也可優先申請高中職的「實用技能學程班」,順利銜接。
以嘉義縣梅山國中為例,其學區產業偏向高山茶、檳榔等農業,及太平、瑞里風景休閒旅遊區,但該區工業與商業活動多屬小規模經營,平地區域檳榔業從業人員因缺乏專長技能,多屬雇工、零工性質,收入偏低且不穩定;教育部表示,梅山國中申辦技藝教育專班,就能兼顧學生職涯規畫與在地產業升級。
但武曉霞表示,國中生畢竟年紀還小,興趣、志向還不穩定,目前多建議專班可在上、下學期各選2個職群開課,讓學生多接觸不同的職業課程,如東港國中的專班上學期選海事、餐旅課,下學期則是設計、餐旅課;且國中畢業後,若不想念高職,還是可以選擇升學到普通高中。
<<回焦點新聞>>
教改團體:九八課綱應暫緩 非只微調
【聯合報╱記者陳智華/台北報導2008/09/27】教育部順應搶救國文聯盟等團體要求,擬於九八課綱增加國文時數和文言文比率,但搶救國文聯盟認為「還不夠」;高中校長則抱怨,自然科時數不足的問題才嚴重;教改團體等呼籲應該減少必修科,九八課綱不能只微調而要暫緩。
搶救國文聯盟執行秘書、中山女中國文老師李素真指出,教育部有回應是好事,「好的開始,但還不夠」。她表示,聯盟認為文言文比率至少要百分之五十五,雖然高三加了課,各校高一、高二仍需各憑本事。
台北市麗山高中校長陳偉泓和大直高中校長楊世瑞都表示,目前不少高中在高三都將論孟列為選修,且文言文加百分之五,差別不大,政策宣示意義較大,陳偉泓還說,論孟列為必修,且要在高三上課,是否意味指考要考?
楊世瑞認為,目前九八課綱時數不夠、科目卻太多的問題仍無解,尤其高二自然科時數非常不足,必修四學分,選修只三個;全教會理事長吳忠泰也認為,比起國文,自然科的時數更不足,很需要重視。
吳忠泰表示,修課綱就是在「搶時數」,教育部要從整體考量,文言文比率不是那麼重要,選什麼文章,和老師怎麼教古文才重要。
全國家長聯盟團體副理事長林文虎認為,這驗證「會吵的孩子有糖吃」,不只國文,物理、數學等時數也不夠,政府不能只增加國文時數,否則各科都要求加,孩子難道要上到三更半夜?
陳偉泓強調,國外高中必修科目只有六到八個,台灣從九五課綱以來,就有十五到十七個必修,學生負擔很大,尤其違反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的目的,應降到十個以下。
教改總體檢論壇代表之一、政大教育系教授周祝瑛指出,九八課綱不能只是「微調」,必須對總綱與許多科目如國文、歷史、物理、化學等科目做根本且具體修正。
她說,爭議大的科目,更應透過討論與辯證,平息爭議尋求共識,周祝瑛呼籲,為搶救高中教育,九八課綱應暫緩實施,從長計議。
<<回焦點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