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歷工作兼顧 產業大學爆滿
【中時電子報 2008/6/3】
勞委會中區職訓中心試辦學歷、技術一舉兩得的產業大學,還有一名放棄唸台大材科學系的學生決定參加產業大學扎根計畫,在不景氣年代習得一技之長,還能馬上就業。由於報名人數大爆滿,今年將再開辦6班,和11所高工職與技職院校合作聯手招生。
中區職訓中心主任曹行健表示,產業大學計畫,招收的學生,安排在職訓中心接受訓練,吃住都由中心免費供應,還利用時間接受學校的正規課程,到產業工廠實地實習,完成全部課程,不但可以獲得高工職與技職院校學歷,也能夠立即進入產業職場就業,是求學、就業的新選擇。
參與「產業大學」試辦的國立勤益科技大學校長陳坤盛指出,學技術還能同時完成學業的扎根型計畫,打動很多家長的心,不必擔心身負孩子學費壓力,加入產業大學,不但讓孩子有技能、有證照,還有獲得工作和學歷。
和中區職訓中心合作的高中職和大學院校,因為提供的招生名額有限,僧多粥少,還有一名學生放棄唸台大材科學系,決定參加扎根計畫,希望接受「產業大學」培訓,習得一技之長,期待獲得在地就業的機會。
職訓擴大試辦規模 再開辦6班
中區職訓中心今年擴大啟動產業大學試辦計畫,將和11所高工職、技職院校,及近50家事業單位合作,預定辦理扎根型的精密機械、汽車修護與精密鑄造班;以及培育型的工具機與精密模具、機電控制等6班,合計將招收學生252人次。
產業大學對於職訓體系,可說是一個全新的創舉,今年和中區職訓合作的學校,包括國立勤益科技大學、建國科技大學、朝陽科技大學、修平技術學院、南開技術學院、中州技術學院、國立彰師大附工、國立東勢高工及國立秀水高工。
教育第二條國道 教育部宣導技職教育
【中央社 2008/6/11】
在國中基測第一次測驗成績單公布後,教育部為展現技職教育多元、多樣、務實及技職校院學生近年來優秀表現與發展,今天舉行技職教育宣導活動,技職司長陳明印期待教育的「第二條國道」也能讓社會大眾熟悉,幫助學生們創造屬於自己的一片天。
陳明印表示,即將選填志願的國中生與家長們應以「適才、適性、適學、適用」原則,選填高職及五專,也能在專業技能上有所發展與成就。
他也舉台灣精品「法藍瓷」創辦人陳立恆的經驗為例,因其公司重用許多技職人才,不但為公司賺錢也屢獲國際大獎受到肯定。「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觀念,在現代社會應被打破,培養專才、一技之長的人才更為重要。
陳立恆為技職教育代言,對技職體系「培育技術人才與強調實作」的教學十分認同;他公司旗下設計部門大多是技職人才,陳立恆對他們的傑出表現讚賞與感恩之外,也呼籲企業界懂得重用這些人才。
教育部請來多位技職校院同學與校友現身說法,讓社會大眾正確且深入瞭解技職教育的內涵,導正「學力」重於「學歷」的價值觀。學生應依個人興趣、性向、與能力,適性學習發展。
公立科大畢業 找工作最快
【中時電子報 2008/6/11】
大學畢業季到來,大量畢業生「灑」入職場,展開卡位大戰。一項數據顯示,國立的科技大學畢業生找工作最迅速,平均只花一‧一四個月,敬陪末座的則是公立一般學院學生,需花二‧二九個月。不過不少台大學生仍對就業前途仍信心滿滿,認為只要不犯「台大病」,台大人找工作,哪會輸給「科大」?
根據台灣師範大學教育評鑑與發展研究中心,針對九十三學年度大學部畢業生「畢業後一年」的問卷調查,「找到工作」的受訪者中,平均花費的時間是一‧三五個月,整體趨勢為技職體系勝過一般大學,私校勝過公校。
該調查依學校、學門分組,然後以分層隨機抽樣的方式抽取,原則上抽樣比例為二五%,共回收問卷一六三八七份,回收率三三‧五一%。
調查顯示,公立學校在一般大學、一般學院、技職學院方面,皆略遜於私校,只有公立科技大學畢業生一枝獨秀,平均只花一‧一四個月便找到工作,搶工作能力居各類型學校之冠。緊追在後的是私立技職學院、私立一般大學,以及公立一般大學。
不過,高達四二‧八%的公立一般大學畢業生仍繼續升學,同一情況,公立科大的數據為二九‧九%。顯示公大畢業生多數選擇報考研究所或出國留學,只有少數進入社會,私校及技職體系則完全相反。
科大學生真容易找工作嗎?台北科技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系畢業生林沂臻說,大約有四分之一的學生,還沒畢業就已經找到工作,「畢業即失業」的感受不明顯。分子科學與工程系畢業的王心瑜也表示,工作沒有想像中難找,她還沒開始丟履歷,但有信心在兩個月內,找到一份起新在三萬三千元左右的工作。
至於昨天舉行畢業典禮的台大學生,也很有信心。台大資訊工程系四年級的林同學說,台大學生都是「太挑」,才會花比較多時間找工作,要不然就是「台大病」的成見,導致求職包袱沈重。否則,靠著名校光環,這張文憑在找工作依舊有用。
台大政治系學生湯舒雯說,台大人都不甘心台大成為一種「病」症,但想要扭轉成見,唯有靠今後的努力耕耘。「台大的光環也許是我們年輕生命裡的一項桂冠,但我相信那絕不會是唯一一項!」
但一位某國立大學傳播科系畢業生說,工作真的很難找啦,同學們找到第一份工作的時間平均是一到三個月,一方面是要求較高、求職範圍較窄;還有很多人,找了太久還找不到理想工作,索性「重拾書本」,準備考研究所。
新多益 這樣考…穩死!
【聯合報系校園特約記者劉坤豪/台北報導】2008/06/17
台灣人近幾年很瘋多益(TOEIC,Test of English for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國立台灣科技大學應用外語系助理教授黃玟君表示,想拿高分記住兩個「眉角」:要先角色扮演「國際商旅人士」,還要練習聽懂英語的「南腔北調」。
台灣每年大約有11萬人報考多益,成績卻不盡理想,黃玟君說,主要原因是考生沒抓住竅門。
多益考試的目的,在於測驗非英語人士是否具備國際職場上溝通談判的能力(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Skills)。因此,黃玟君認為,學生不該只把自己當作單純的應考生,而是要逆向思考,以「國際商旅人士(world travelers)」的角度出發,想像他們可能會碰到的各種情境。
舉例來說,若為商務人士,除了一般常見的班機延誤、入住飯店或刷卡簽帳等狀況外,其他相關的情境如商業餐會、高爾夫球聚會或是這些商旅人士會有興趣的任何話題,都有可能成為考題。平常在練習時,可以想像上述對話情境,或與他人模擬練習,對熟悉考題或增進實力都有不錯的幫助。
除此之外,新制與舊制最大的差別,在於加入了美、加、英、澳等各個不同國家的英語口音,以便能夠真實反應國際職場的現況,「考生若只習慣唯一一種發音方式,在作答上就會非常吃虧。」因此,平時就應該廣泛接觸各種不同的英語素材,讓自己的耳朵習慣各地的語調。
曾考過多益滿分、中山大學外文系應屆畢業生蘇庭睿建議考生,不妨多上網聽聽CNN的新聞,但切記要配合文本互相參閱,「否則聽不懂的地方還是聽不懂,肯定不會有多大的成效。」
「尤其是台灣學生比較不熟悉的英國腔,更要多加練習,否則考試的時候就一定完蛋。」新多益考了910分的台科大應用外語系大三學生吳浩瑜說:「多做ETS官方版的考古題也非常有用。」
熱門高職搶手 錄取分數陡升
【中時電子報 2008/6/25】
高中職申請入學錄取考生昨天報到,據教育部掌握的資料,熱門高職的最高錄取分數較去年激增,尤其是高雄高商資處科的最高錄取分數,較去年增加達卅四分之多。這種現象顯示,熱門高職愈來愈受高分考生的青睞!
報到資料顯示,基北區的大安高工電子科,錄取最高分數達二八三分,可就讀前三志願;士林高商會計科錄取最高分為二六四分,與去年相較,增加廿五分之多;桃園區的桃園農工電機科錄取到一名二八三分的考生,可就讀該區第一志願;新竹區的新竹高工電機科錄取到一名二七五分的考生,新竹高商國貿科最高錄取分數二六二分,較去年增加卅一分。
台南區的台南高工電機科及台南高商商經科分別錄取到二七九分及二七七分的考生;高雄區的高雄高商資處科與高雄高工電機科也分別錄取到二七七分及二六七分的考生。
教育部技職司官員表示,這幾年高中職申請入學及登記分發入學的錄取分數持續挺升,但教育部不願公布資料,也不願以此自豪,因為 技職教育強調的是考生適才適性,分數不能代表一切。
高中職優質化 學子擇近就讀
2008/06/26
教育部推動優質高中職的計畫,今年已經進入第三年,從第一年的十一所試辦的學校,到今年已經有191所高中職加入這個計畫。教育部希望,每個縣市都有優質的高中職,讓國中畢業生,能就近就讀優質學校。
教育部為了推動十二年國教,特別實施高中職優質化輔助遴選計畫,希望能打破以往明星學校的迷思,讓國中畢業生,能夠就近就讀住家附近的優質高中職。從95學年度開始,教育部先試辦十一所的高中職優質化輔助計畫。當時選定的多半是農業縣的高中職。從原本的11所,到隔年的118所學校,到了今年,參與這個計畫的學校多達191所。其實教育部的這個計畫,是希望每所學校發揮自己的特色,吸引優秀學生就讀。為了讓計畫順利推展,教育部已經投入11億3千萬的經費。希望透過計畫,讓十二年國教順利推動。
(民視新聞綜合報導)
|